其他
郑昌淦:说儒
近一个时期,海内外学术界讨论儒家和儒学,颇为热烈。我对这一问题,有一些看法,略述管见,以就教各方学者。
孔子
孟子
幸存下来的儒士,或屈服于专制淫威,或为谋衣食,不惜面谀,说违心之言,依违两可。颇有名气的叔孙通可为代表。他原系秦博士,以面谀二世得逃虎口,投奔项羽,继又降附刘邦。刘邦不喜他穿儒服,便改短装。后又率领一批儒生,为汉高祖设计并演习“朝仪”,得到赞赏,官拜“太常”,得赐金,诸弟子儒生皆封为郎。这是鲁迅先生所说的“帮闲”。 董仲舒是赫赫有名的汉儒。他也曾委婉地劝说汉武帝,要救䘏贫民,限制富豪,废除奴隶制,任德教不任刑,兴太学,重孔子六艺之科,等等。这些可算是继承孔子的遗教。但他在贤良对策中,却顺着皇上的意旨,说汉兴是受上天“符命”,并大讲灾异之变,又肉麻地阿谀汉武帝“爱民好士”、“至德”、“尽美”云云。这些又不符合孔子为人之道,与荀子学说更大相径庭。刘向、刘歆父子称颂董仲舒可比伊尹、吕望等圣人;而《汉书》本传赞则说他还不如子游、子夏。荀子讥评子游、子夏为贱儒,据此,则董仲舒连贱儒都不如了。王夫之斥责他“称天称鬼以疑天下”,对后世士风影响很坏。
董仲舒
魏晋崇尚玄学,南北朝佛教流行,儒学一度衰微,到唐代始受重视。 唐太宗命颜师古考定五经,又命孔颖达等编写《五经正义》,作为审定教材,颁行天下。科举考试有明经科,但没有独尊儒术,对待学术和宗教,采取兼容并蓄政策。唐太宗也重视佛教,并大力提倡,唐高宗和玄宗则极力尊崇道教,追号老子李耳为太上玄元皇帝,孔子只追谥为文宣王,比老子低一级。因提倡文学,科举考试,进士比明经更受重视。不过,儒学仍占重要地位。儒家辈出,思想学说不尽相同。韩愈自称直接继承孔孟道统,其实是发挥董仲舒的性三品说与天命论,同柳宗元等相对立。与韩愈关系密切的李翱在《复性书》中,又渗入了禅宗思想,为宋代理学的先声。 宋代儒家情况很复杂。理学家只是儒家的一个派别。程颢、程颐也自称直接继承孔孟。朱熹和二程论理气关系,略有不同,他们都舍弃了张载民胞平等说。朱熹和陆九渊又有客观与主观唯心论之争。程朱和明代的王阳明都强调,要“灭人欲”以“存天理”。所谓天理主要指维护君臣之间的主奴关系。
朱熹
顾炎武
【更多精彩文章】